【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蕭新煌/決定2020大選勝敗的八個關鍵

文章類型
發布時間 2020.02.03, AT 04:09 AM

蔡英文帶領下的民進黨能在短短一年之間,翻轉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大敗處境,堪稱是奇蹟式的逆轉勝。(資料照)

蕭新煌/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二○二○年一開始的大事,就是民進黨在總統和立委大選都獲得勝利,擊退國民黨的挑戰,再度處於完全執政的地位。選前,不論台灣選民,還是國內外觀察家和媒體都說這次大選是台灣歷來最重要、最關鍵的選舉,因為它不只是事關台灣民主自由的鞏固與否,更涉及台灣是否能敢向中國說「不」,以維護主權獨立,拒絕受中國操弄台灣的國家政治權力結構和運作。

蔡英文帶領下的民進黨能在短短一年之間,翻轉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大敗處境,堪稱是奇蹟式的逆轉勝。蔡總統政府和民進黨怎麼做到的?這確實是各方都在找尋的「成功方程式」。

我認為依時間序列來回顧所發生的種種事蹟,可看出蔡英文和民進黨一直在做「對」的事,而國民黨卻一直在做「錯」的事。以下是對與錯的對照:

一、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選後,蔡英文和民進黨真的痛定思痛,檢討錯誤,謀求止敗求勝之道。國民黨卻沉醉在意外的大勝氣氛中,不思如何改造黨的體質,乘勝追擊。民進黨知道為何敗,國民黨卻仍不知為何勝。

二、二○一 九年一月初,中國習近平誤判情勢,以為台灣已成囊中物,發表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即時回應,悍然拒絕接受招降,強調台灣國格。國民黨從上到下卻支支吾吾,不敢明白表態捍衛台灣的獨立自主。台灣民心立即感受到民進黨的「保台」決心,也更懷疑國民黨的「親中」立場。

三、蔡英文化解前嫌,請蘇貞昌再掌行政院,蘇也再度發揮明快施政作為和效率,一改過去幾年民進黨的為政習性。國民黨則還未察覺民進黨的求變態度和作法,也依舊未能立即掌握民心的動向,只空喊「重新執政」,但施展不出如何取而代之的作為。

四、賴清德在黨內初選挑戰動作發揮了「鯰魚效應」,刺激了蔡英文的求變意志和民進黨的憂患意識,促成了「蔡英文2.0」的成形和民進黨中央黨部的體質和決策的「年輕化」和「戰鬥化」。國民黨中央黨部依舊誤判民進黨這種「創造性的破壞」情勢,了無警覺性;甚至以為可以坐著就等「韓流」繼續讓國民黨再贏一次。而「韓粉」頭頭—韓國瑜,不知有意或無知,為向中國政權示好,竟在敏感時間訪港之時,進了中聯辦與北京駐港後台老闆握手交好。台灣人民在目睹蔡英文積極求變之餘,卻又冷眼看到國民黨中央和韓國瑜的消極不作為和不當「媚中」行徑。

五、香港爆發「反送中」公民抗爭,一發不可收拾,蔡英文也即時表示正面支持的立場,不容坐視「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發生。再一次,國民黨上下禁聲不語,深怕得罪北京政權,韓國瑜竟在第一時間答稱「不了解」。

六、同時,蔡英文終於獲得賴清德的支持,同意擔任競選副手,「英德」配成形,如虎添翼。另一方面,不知是被「韓流」迷惑控制,或是黨主席有個人政治心機,國民黨排除朱立倫、王金平和郭台銘的參選,而讓一個既食言又失言的爭議性人物韓國瑜出馬選總統。這讓台灣選民在對比之後,高下立判。

七、「蔡英文2.0」最大特色是敢為政策辯護,有擔當,正面對抗北京,願與年輕人對話,更在二○一九年最後一天,立院通過「反滲透法」,加強其決心「護台」的力道。相較之下,韓國瑜沒政策,只會空談無稽之事,他的「庶民」形象又被諸多私人爭議戳破,誠信破產。對中國侵台的立場,他依舊不明言、擺爛。這讓台灣多數選民產生高度疑慮。在選戰後期,韓國瑜竟因民調慘輸而宣告「蓋牌」,更讓人對他產生「輸不起」的負評。

八、由於中國近十年來在國際上的霸權形象日益被質疑,而蔡英文屢屢發言捍衛台灣民主自由,以美為首的民主陣營紛紛表態支持民主台灣對抗極權中國。而國民黨卻又提不出什麼讓國際的民主國家信服的對中策略,於是「中國因素」讓國民黨一再失分,而讓蔡英文和民進黨得分。一時之間,這場選舉也變成台灣到底是選擇中國,還是選擇美國的試煉。

具體說,大選是要選民在「抗中保台」和「傾中棄台」之間作抉擇。台灣選民,尤其是年輕人,給了民進黨創下史上第二高的七十四.九%投票率,也給了小英總統史上最高的八百一十七萬票(五十七.一三%),以及過半的六十一席立委席次,「親美保台」也儼然成為這次大選後的最新主流民意。

以上這八點關鍵事件與時刻,蔡英文和民進黨都選擇做對的事,散發「知恥近乎勇」的效力和「自助人助」的自覺;在中國侵台威脅下的「亡國感」,更是激勵了很多台灣選民站出來投票的集體意識。相對地,國民黨中央和韓國瑜個人競選總部卻是一再做錯事,更與主流民意愈走愈遠,可謂「自作孽不可活」。雖在「滅黨感」的催促下,泛藍選民也傾巢而出投票,但「滅黨感」終究敵不過「亡國感」來得有正當性和號召力。特別是對年輕選民而言,他們在乎的是他們和台灣這個國家的前途,而不是國民黨這個黨是不是有未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