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督盟】對公督盟評鑑常見問題之聲明
發布時間 2019.11.21, AT 10:16 AM
由於立委選舉將至,不少立委參選人都會以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評鑑作為選舉文宣素材,評鑑成績優異之參選人,就大打優秀立委評鑑牌,宣傳自己在立法院的優異表現已受民間團體肯定;或有多次遭評為待觀察立委者,選戰對手也多會將相關評鑑紀錄彙整,替他宣傳這些不光彩紀錄。對此,公督盟將整理並回覆幾點對立委評鑑的常見疑問:
Q1 有些立委表現較差,只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提供問政資料。
A1 公督盟評鑑絕大多數成績皆可從立法院公開訊息中取得,從出席質詢狀況(立法院會議議事錄)、法律提案(國會圖書館)、預算提案(立法院公報系統)到公民評鑑(立法院議事轉播系統),都是不需要立委提供就能取得的資訊,僅有資訊揭露及特殊事蹟需要立委主動提供。同時,過去曾獲評為優秀立委者,亦有不少人未主動提供資料而同樣獲得佳績。因此以「不配合評鑑」、「不繳交資料」等說法作為評鑑成績不佳之理由實屬無稽。
Q2 公督盟評鑑過於量化,無法呈現立委真實表現。
A2 公督盟評鑑配分質量兼具,以最近一期的第八屆第七會期評鑑配分來看,基本100分內即有75分為量化分數,25分為質化分數,如再加上其他加分項目,量化與質化分數的比例大約為三比二,並沒有評鑑過於量化的問題。而遭評為待觀察立委者,大多為基本的出席、質詢、提案都未達及格標準,連立法委員職權義務最基本的問政「量」都達不到,又遑論其問政「品質」。
Q3 部分國民黨立委認為公督盟評鑑有立場,沒有參考價值。
A3 公督盟評鑑項目和配分比重皆不會因為政黨差異而有所不同,而國民黨黨團於本屆立法院第一會期時,即表示因「公督盟評鑑未盡客觀公允」,通過黨團決議要求黨籍立委不得提供任何資料給公督盟,違者甚至將以黨紀處分。但當時公督盟尚未開始進行第八屆立委評鑑,如何會有評鑑不客觀公允之說?況且,本次選舉亦有國民黨立委將其評鑑優異成績作為文宣宣傳,倘若公督盟評鑑不公,又為何仍有國民黨立委要將公督盟評鑑結果廣為周知,因此本聯盟評鑑絕對無立場偏頗問題。
Q4 某些立委勤跑基層,常常作選民服務,為什麼還是被評鑑為待觀察立委呢?
A4 公督盟能理解許多立委因為選票考量,將工作重心放在地方選民服務,但立法委員是中央民意代表,應該要依職權監督中央行政機關。現在相當多立委都已議員化、甚至里長化,如果監督中央政府的立委去做議員里長的事,那要誰來做立委該做的事呢?因此公督盟評鑑也將重心放在立委於憲法中的法定職務,如審議法案、預算及監督中央政府施政。
Q5 立委出席往往簽到就走,出席率沒有參考價值,也不應該把立委當小孩管,用出席當評鑑指標沒有意義。
A5 公督盟了解「簽到就走」的國會亂象,但遺憾的是立法院現在仍沒有完善的旁聽制度能讓公督盟現場參與,因此僅能以官方議事錄做為標準計算出席。
同時,全球不少國會皆會以國會議員出席率作為評價議員表現的標準。以南非為例,缺席15次院會者將失去議員資格,無故缺席3次委員會會議者則會罰款1000南非幣(約台幣25000元)。紐西蘭國會也會主動公布缺席議員姓名,一年內缺席超過三次者,薪水將會被削減。由此可見出席雖然不是稱職國會議員的「充分條件」,但絕對是「必要條件」之一,畢竟連出席都做不到的立委,要怎麼要求其履行上台質詢、審查法案及預算等職責,又要如何讓人民檢驗其問政品質、價值立場呢?
Q6 質詢次數不能代表質詢內容優異,上台罵官員就能得分不合理。
A6 公督盟不只評鑑立委質詢的「量」,亦會評鑑立委質詢的「質」。監督行政單位為立委主要職責之一,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於質詢台上與行政官員即席問答,如此不只能了解立法委員是不是真的為民喉舌、專業問政,看出立法委員到底有沒有料,因此上台質詢行政單位,應為立委最基本的工作項目之一。
當立委有了足夠的質詢次數後,人民也才有依據檢視此立委的價值立場,公督盟也會透過公民評鑑立委活動,號召公民一起來評鑑立委質詢品質。只要年滿十八歲,亦非立委利害關係人,即能免費參與公民評鑑,活動過程中讓參與者觀看立委質詢影片後,再以「問政專業」、「價值立場」、「問題解決」、「問政態度與技巧」等指標,替立委的質詢打分數,至今已經累積超過兩萬人次參與評鑑。為避免有人刻意「灌票」或是極端值影響成績,每個參與評鑑者一個會期只能對一個委員評鑑一次,並且最終成績以中位數採計,以減少極端值可能帶來的誤差,以得到兼具立委質詢「質」、「量」的評鑑成績。
Q7 公督盟評鑑對立委真的能造成影響嗎?待觀察立委真的能被淘汰嗎?
A7 以公督盟第七屆立委評鑑總成績來看,雖仍有部分待觀察立委順利連任,但仍有不少比例成績表現較差的立委連任失利。而本屆評鑑倒數十七位吊車尾立委,亦已有七位不再參選下屆立委,其餘參選者則希望各位選民能參考公督盟評鑑,仔細思考是不是要繼續給這些立委四年時間。公督盟也歡迎各界引用公督盟評鑑資料,惟請務必正確引用避免錯誤,以免造成本聯盟及參選人之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