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新國會改革》別自廢武功 學者:多點政策辯論
發布時間 2020.02.18, AT 01:03 AM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立法院各委員會經常僅開「半天會」,近幾屆立院更頻頻召開臨時會,使其淪為常態化。面對國會長年以來的沉痾,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受訪指出,立委應減少進行選民服務的時間,各委員會進行「考察」的時間也應減少,留在委員會內進行政策的辯論。
王業立表示,美國國會是採「委員會中心主義」,法案交鋒是在委員會進行辯論、審查,台灣應該還是要強調委員會的功能,目前委員會有一點「自廢武功」,常常有遇到爭議就交付朝野協商處理,未來應將交付朝野協商的方法訂得更嚴苛。
王業立說,許多委員會的考察行程其實是變相的選民服務,各委員會進行「考察」的時間也應減少,立委應多留在委員會內進行政策的辯論。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朝野協商制度的促成,某方面來說也是有朝野對話的機會,但對於各委員會來說,就會變成遇到有爭議的法案可以推給朝野協商,原本已經討論過的議題,又要重新辯證討論,部會首長也要向另外一批參與朝野協商委員解釋,延宕行政效率。
立委:應讓委員會的決議算數
不過,在第九屆第八會期擔任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單用委員會開會時間的長短來論斷開會品質是不正確的,有時候會開得短,也有可能是受到議題的影響;要讓委員會能夠發揮應有功能,應要讓委員會所做的決議算數,不要到朝野協商時又被推翻、從頭來過,長久下來才能讓立委在委員會開會時多用心,不要覺得待朝野協商時再處理即可。
曾任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的前立委陳宜民說,以他擔任召委的經驗,許多區域立委都需回選區服務,主持委員會時就會感受到區域立委壓力,因此委員會通常中午不休息,一路開至散會,但若是加上原有的休息時間,換算也會是下午三、四點才散會。
曾任時代力量黨團總召的前立委徐永明表示,目前委員會只有詢答與審查法案的作用,功能不夠強,賦予國會聽證調查權應是深化國會改革的重點。
立法院各委員會開會「半天班」現象,陋習不改。圖為第十屆立委宣誓就職情形。(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