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改善貧富差距 提高所得才治本

文章類型
發布時間 2019.11.26, AT 03:11 AM

聯合報╱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金門金城)

報載有家長花大錢送小孩到貧國體驗貧窮,學習濟弱扶傾的精神,並期能夠見苦惜福。持異議者認為,台灣就有很多貧窮及弱勢家庭需要關懷,何須大費周章。

坦然言,貧富差距一直是人類經濟史上的老問題,伴隨資本主義的盛行,全球各國幾乎無可避免。姑不論是已開發的先進國家或新興市場的開發中國家,都苦無有效的良方可施。眾所周知,中國大陸近三十年來的高速經濟成長,其經濟規模不僅超日趕美,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其貧富差距也擴大一倍,躍升成為全球第一。

台灣貧富差距不若中國大陸嚴重,也低於亞洲許多國家,但最近的報稅資料卻顯示,最富的百分之五及最窮的百分之五所得差距,由二○○八年的六十五倍增加至二○一一年的九十六倍。

立法院財委會於上周初審通過「財政健全方案」,其中以課徵「富人稅」最受矚目。平情而論,大部分國家課「富人稅」用意是希望給人苦民所苦的觀感,並安撫其仇富的心理,但對實質稅收並無顯著的改善,亦無須過度期待。如西班牙曾實施「財富稅」、法國實施「團結稅」,結果是,富人的資本外逃超過政府所得稅收。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皮凱提在其出版的《廿一世紀資本論》一書中指出:當一國的財富增長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趨勢時,會導致不平等,也可能破壞了民主和社會正義。有鑑於此,他提出了全球性對資本徵稅,包括土地、自然資源、房屋、辦公樓、工廠、機器設備、軟件和專利等真實資產,以及股票和債券等代表這些資產財務利益的憑證。他認為:資本等同於財富,對資本徵稅就是對富人課稅。但要成功,必須全球每一個避稅天堂都同樣徵稅,資訊共享才可能成功。

揆諸台灣都會區房價於近二、三十年來不斷飆漲,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已高達十五倍,房貸負擔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也堪稱台灣的另一項「經濟奇蹟」;然而卻成為受薪階級無法承受之重,不僅是擴大貧富差距的元凶之一,也是最近年輕世代對居住不正義、世代不正義發出怒吼的導火線。

政府從過去至今,也端出不少打房政策,從土增稅、奢侈稅、實價登錄、豪宅稅、囤房稅到擬實施的實價課稅,卻未能打到真正高資產的富人,反而加速社會M型化,也加深民眾的不信任及失望。而大部分國家認為有效的利率政策,更是一刀雙刃,央行亦不敢輕舉妄動;美國的次貸風暴及日本房市的泡沬化殷鑑不遠。筆者以為,除了在健全稅制上應致力降低實施難度及提高執行成效外,政府最重要的事,應是如何振興經濟、提高薪資所得,才能有助於貧富差距的改善,並讓國家經濟與社會往正途發展。

熱門文章